生在农村,长在农村,对农民充满了深厚的感情。大学生村官姚鹏毕业后,放弃了出国和留校的机会,带着对家乡难舍的情怀回到淮安,在朱桥镇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,在这里成就了他富民壮村的“大梦想”。
在朱桥镇周庄村任党总支副书记历练一年后,镇党委班子觉得姚鹏有想法,有干劲,有成绩,就决定让他到软弱涣散的孙杨村任职。孙杨是个合并村,当时债台高筑,组织涣散,干群关系紧张,矛盾冲突不断。村里的干群看到来了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学生娃,压根就不相信他能挑起这副担子。
“对于我这个刚出校门没多久的学生娃,在这样的老大难村里工作,还在村里当书记,我自己也忐忑不安。我在不停地问自己,能不能接下这副重担,开弓没有回头箭,面对组织的信任及群众期盼的眼神,我经过思索下定决心要带领孙杨的党员干部一起踏实奋进、干事船业,争取在孙杨这片富有希望的土地上建功立业”
刚来孙杨时,看到村里仅有的那条蜿蜒曲折小路,姚鹏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要致富,先修路,姚鹏发誓一定要为孙杨村修一条像样的致富路。于是,他带领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,拆迁清障、调解矛盾,没日没夜的苦干,不到3个月时间,一条6米宽,4500米长的孙杨中心路就修好了,沿线多万元进行了绿化。紧接着,他乘势而上,多方争取,新建了新孙杨大桥,孙杨综合服务中心、孙杨农民服务社,村庄面貌很快焕然一新。看到村里的大变化,原来带着怀疑眼神的村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,大家在新建的村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喜庆美好新生活。
“村里生态环境也上了台阶,现在走到村里每个角落都非常优美,这个确实是我们村改革开放40年来没有过的这个几年,村领导班子大家齐心合力”
考虑到孙杨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,姚鹏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依托自身优势和上级扶贫帮扶契机,积极推动厂房建设与合作社建设,着力发展特色产业,成功引进优耐德家纺、科恩士电子等外地企业4个,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,村集体收入也从不足2万元变成年40万元。如今,不论是本村群众还是外来投资者,提起村班子都是连声称赞。
“以前我们在家没有事噢,经常被人家喊去打牌,不赢钱还输钱,(后来)村领导帮我们招工了,这样好呀,每天上班还有个奔头,每月有工资拿,蛮好的”
“我们是今年3月份到这边来开厂的,很感谢我们孙杨村书记还有我们政府的领导对我们厂的大力支持,帮我们招工解决了很多问题,营商环境非常好。后期我们还打算扩大再生产,还打算在这边再投资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