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市场一如既往地关注基金的前10大重仓股,但决定业绩表现的不仅仅是前10大,中间的“板凳”型品种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投资亦是如此。在任何时点下都必须同时配备长期与短期投资标的,观察未来的潜力品种,通过梯次化的组合配置,起到抑制业绩波动风险、持续推进业绩表现的作用。
但做到足够“板凳深度”的难度的确是在不断加大的。首先,价值洼地在明显减少;其次,投资者需要具备更大的知识宽度;最后,越来越高的信息密度,对投资会起到反面效果。
足够的“板凳深度”需要团队的分工与内部紧密的配合:团队当中既要有熟悉宏观经济、国家产业政策变化趋势的宏观分析人员,也要有紧密把握行业变化与各个领域发展趋势的行业型专家,以及冲锋陷阵在第一线,与上市企业保持良好沟通渠道的研究人员。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,得出符合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投资脉络与主线,才能够保证投资的长期平稳回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