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昆明一名学生家长发朋友圈吐槽:初一学生被安排上交至少10只米汤虫。昆明9万多初一新生,每人至少上交10只,那就是90多万只呀,这个小虫子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。
收集米汤虫做实验,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实验内容,是为了探究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。于是乎,初一新生和家长便掀起了一股找虫热潮,全家总动员的背后,部分花鸟市场的“米汤虫”的价格涨到一只2元。
鼠妇,又名米汤虫(在昆明等地俗称“米汤虫”,由于鼠妇学名使用较多,后文将用“鼠妇”指代)、西瓜虫、皮球虫、土鳖、潮虫、药丸虫等,别名众多。虽然名字中大都有个虫字,但实际上,它并不属于昆虫,而是一种小型陆生甲壳类节肢动物,与螃蟹、虾是远亲,属于节肢动物门 软甲纲 等足目 球木虱科 球木虱属 鼠妇种。
鼠妇的身体大多呈现瓜子型,长5毫米到15毫米不等,背腹扁平,有的呈灰褐色,有的则是灰蓝色。雄鼠妇呈全黑或灰褐色,雌鼠妇的背上则有黄色斑点,此外,雄鼠妇的腹部有两根突起,被称为“腹肢”,可以传送、注入,而雌鼠妇则没有。
鼠妇虽小,但它是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,高至海拔5000米左右,低至海边都有它们的分布,世界各地几乎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。为了适应陆地生活,它进化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器官和习性:
1. 鼠妇用腮呼吸,而腮只能在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中顺畅运作,所以鼠妇居住在潮湿的地方,朽木、腐叶、石块下方经常见到它们的踪迹,平房、庭院、花窖、下水道等地也能够找到它们;
2. 它们在受到惊吓后会卷曲成球状,来保护自己柔软的腹部,还具备假死性;
3. 它们喜欢有遮蔽的场所,具有趋光性,昼伏夜出,在夜晚行动也能躲避掉一些天敌的袭击;
7. 小小的它们,也有着聪明的一面,如果你把鼠妇放在用硬纸板等其他材料做成的迷宫里试试,当你以为它们绝对不可能从迷宫中逃生时,你会发现它们会以一定的规律移动,在行动中一旦碰壁,它们便会向左或向右转弯,转弯前进后,如果再次碰壁,鼠妇便会转向和上次转弯相反的方向。除了鼠妇之外,等也有这样的习性,这种习性被称为“交替性转向反应”。聪明的你想想看,如果一直转向同一个方向,就很有可能兜兜转转又回到原地,但如果不断地“右转后向左,左转后向右”地前行的话,才能够切切实实地离开原地,到达远方,这种“交替性转向反应”也是鼠妇逃避天敌时的本能,多次反复地左转右转,可以把敌人“耍”得团团转,从而切实地逃避天敌。
鼠妇对人类没有直接危害,也没有毒,相反由于它的易于捕捉、繁衍速度快、饲养难度低等特性,有很多地方都有人饲养用于药物或实验。小小只的鼠妇看起来人畜无害,实际上却是一个小坏蛋。怎么说呢,对于害虫和益虫的分类,是根据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利弊而言。说它是小坏蛋,是因为它喜欢吃油菜、芥菜、小白菜、番茄、黄瓜、南瓜、大豆、豇豆、苋菜、空心菜、莴苣等的叶片以及食用菌等,而这些恰巧都是人类喜欢吃的蔬菜。
分布中国各地的它们,喜欢吃幼芽、嫩根造成缺苗断垄,吃草莓时把浆果吃成孔洞,瓜类植物幼苗绿色部分被它们吃了之后常常长不出藤蔓,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。
鼠妇可以吃重金属。它们瘦弱的身躯能够从受污染的土壤中去除重金属离子,它们可以吸收铜、锌、铅等重金属,并使其在体内结晶。牺牲它一个,造福千万家,点赞;
鼠妇能够堆肥土壤。作为一个杂食类动物,它们可以食用死去的有机物,通过自身内脏独特的消化分解,将有机质排入到土壤当中,可以使得土壤肥力大增,也使得其中的细菌、真菌进一步分解,对土壤整体产生良性循环;
鼠妇能够缓解气候变化。由于鼠妇能够吃掉真菌,可以阻止真菌的生命活动,也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做出小小的贡献;
根据《本草纲目·鼠妇》记载:「释名」鼠负、负蟠、鼠姑、鼠粘,湿生虫、地鸡,地虱。
3、风牙疼痛。用鼠妇、巴豆仁、胡椒各一枚,共研为末,加饭做成丸子,如绿豆大。棉裹一丸咬住,涎出吐去。有奇效。
这个不是昆虫的小动物,聪明的鼠妇,虽然对人类农业生产有害,但是它的全身都是宝,有着很大的药用价值,对土壤优化等也有着重要作用,让人又爱又恨。希望可爱的它们,能跟我们人类,一直和和睦睦地生活下去。